中阳:以“课改星火”点燃教育发展新引擎
3月25日,中阳一中的道德讲堂内春潮涌动。随着该校历史教师冯红梅与数学教师张艳芳在第二届“新秀杯”课堂教学大赛决赛中展开智慧交锋,该校历时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迎来“期中检验”。这场面向高一家长开放的赛课活动,不仅成为展示“1234高效生态课堂”的生动窗口,更折射出县域教育从“破冰”到“深水区”的攻坚步伐。
课堂焕新:从“模式构建”到“素养落地”
“假如你是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推动者,如何用工业革命成果说服反对派?”冯红梅老师执教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上,学生通过角色代入、史料辨析,在历史逻辑与现实思辨间架起桥梁。张艳芳老师以“短视频平台抽奖机制”为情境,引导学生用《离散型随机概率》破解流量密码,数学建模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令家长频频颔首。两堂课虽学科迥异,却共同演绎着“以学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型为“思维点燃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
这正是中阳一中“1234高效生态课堂”进阶实践的缩影。自2023年秋与武汉常青中学缔结课改联盟以来,该校按照“一年模仿、二年创新、三年辐射”的战略稳步推进。教研室主任靳彦冲介绍:“‘1234模式’经过本土化实践,已形成‘一核双基三段四步’的完整架构,立足学生发展核心,以导学案与小组建设为基点,通过课前准备、课中互助、课后实践三个段阶,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达标评价四个步骤实现高效教学。”
改革深耕:理论淬火与实践锻造双轨并进
“课改需要理念灯塔指引,更需行动铁锚稳固。”校长许建华强调改革方法论。为筑牢根基,该校建立“双引擎”驱动机制:教师每学期精研《学习中心论》《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理论专著,人均撰写读书笔记超3万字;同步实施“以赛促改”,每学期两次全员赛课,将教学竞技场转化为教研资源库。副校长王铁生用数据说话,改革以来开发校本案例集3册,教师教学反思率达100%。这些积淀正转化为课堂质效的“硬实力”。
家长开放日中,高一639班冯潇挺母亲感慨:“孩子能用历史思维分析科技热点,用概率知识规划零花钱,这种成长看得见摸得着。”多数家长在赛后访谈中既为课堂活力点赞,也提出“加强职业体验课程”等好的建议。这种开放姿态,恰恰体现了该校“家校共育”的课改理念。
县域突围: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作为吕梁山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中阳一中的探索更具样本意义。首年“走出去”赴武汉取经,次年结合县域学情创新教学模式,第三年将向全县中小学输出经验——这种“阶梯式”推进策略,既避免了“水土不服”,又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教育学者指出,山区县中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内生型改革。当中阳一中的“1234模式”逐渐成熟,其带动效应或将突破县域边界。正如许建华校长所言:“我们不仅要培养能应对高考的学生,更要培养能应对未来挑战的终身学习者。”这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正在为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窗外山桃花灼灼绽放,恰如这场持续深化的教育变革。当冯红梅老师引导学生辩证审视技术革命的伦理边界,当张艳芳老师启发学生用数学思维优化生活决策,教育的真谛在此显现——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点燃山区学子人生理想的火种。在这春山可望的吕梁腹地,中阳一中正以课改星火,照亮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同向共进的新征程。王铁生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