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五大银行12.6亿元银团贷款,小鹏汇天量产工厂预计三季度竣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广州报道
4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小鹏汇天方面获悉,近期小鹏汇天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签约,五家银行联合向小鹏汇天提供12.6亿元银团贷款,用于支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的建设。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为本次银团贷款的联合牵头行。
据悉,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一笔用于飞行汽车生产的银团贷款。
智造基地规划年产能1万台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2024年10月27日正式动工,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首期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规划布局复材、连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
据了解,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将于2025年三季度竣工,“陆地航母”预计在2026年量产交付,售价不会超过200万元,并陆续布局中东、巴西、新西兰等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企业和个人的预订申请接近2000份。
预计在2025年年底或者2026年年初拿到适航证,届时正式开启大规模量产交付,“目前量产工厂建设进展顺利,此次银团贷款的落地,彰显了国家对于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和大力扶持,以及金融机构对低空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表示,此次合作,将为小鹏汇天顺利量产注入强大助力,打造高质量的全球飞行汽车标杆智造基地。
产能支持下,赵德力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国内、国外市场相加,一年能实现1万台的销量目标。
在赵德力看来,当前国内百万元以上的汽车年销量是20万辆以上,“陆地航母”就要从这部分人群中找到自己的消费者,且希望很大。“价格一两百万元的超跑也有很多消费者,一年也能卖几千台,我们结合很多因素认为一个月卖出一千台左右是有希望的。”
赵德力预计,年交付量如期达到一万辆的时候,整体成本有望降低15%~20%。
目前低空飞行领域各种技术路线涌现,利好政策扶持,合规问题持续优化,飞行汽车加速落地,但摆在商业化运营前的高昂成本依旧是一道坎。
赵德力此前坦言,量产在即,但现阶段整个行业的降本速度不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出现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快速下降,行业商业化还需要时间。接下来,充分利用小鹏汽车在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完成最大限度的降本,也是小鹏汇天的主要任务之一,最终要做到既有高毛利也有高销量。
全球飞行汽车生产领域最大银团贷款
产品加速落地,小鹏汇天也迎来资本市场的多重加码。
对于此次贷款合作,三家联合牵头行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这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交汇的万亿级新蓝海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小鹏汇天专注飞行汽车研发,是广州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企业,银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小鹏汇天等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激活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除了此次用于支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建设的投资,截至目前,小鹏汇天共完成两轮融资,分别为A轮和B1轮。
2021年10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由IDG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2024年8月,小鹏汇天与广开控股、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三家国资签约,宣布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据悉,多轮融资将确保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3月2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还透露,过去十年,小鹏的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在飞行汽车领域融资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飞行汽车研发人员有1400人,2025年当年将投入30亿元在飞行汽车领域里。
伴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家企业相继布局,探索空中飞行领域。低空飞行领域不断“升温”,如同当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涌现出多种产品、多种技术路线布局。
从政策引领到商业化破局,低空经济迎产业爆发奇点。在地方产业基金的带动下,财务资本、产业资本和海外美元基金纷纷投身低空经济发展大潮。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国内在eVTOL领域融资超过14起。其中,包括时的科技、宁德时代数亿美元战略投资峰飞航空、小鹏汇天等。
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的逐步显现,赛迪顾问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