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北率先定价,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铺路 | 新京报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2:41:00    

2024年10月24日,北京天坛医院,研究人员演示脑机接口技术。新京报记者 薛珺摄

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脑机接口的神奇效果,不仅让相关患者及其家属充满期待,也让公众充满了好奇。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为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为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为966元/次。

这是今年3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之后,全国首次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这也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与曙光,也有望对医学前沿科技的转化与运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湖北率先给出定价,填补了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的价格空白,解决了此前因收费模糊导致的技术与产品落地难题。这将有利于增强医院采购设备耗材和发展这项技术的信心,从而加速这项技术从科研向临床转化的进度,其影响还会以医院为中心,向上下游两端传递。

从患者一端看,通过设定全省最高限价,能够避免价格虚高。价格透明化还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比如通过DRG/DIP付费或商业保险等,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自费比例,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脑机接口的诊疗费用。

在诊疗过程中为技术服务定价,可鼓励上游的医学科研机构获得相应回报,并持续投入研发。收费定价对于相关设备耗材的生产供应同样至关重要,产品有销路,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产业链,推动相关产品进入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供应轨道。

与此同时,这项技术是否成熟,也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非侵入式技术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患者容易接受,技术开发与普及的难度不算大。但侵入式技术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挑战,其现状和前景如何,更为社会所关注。

有报道显示,国内医疗机构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已取得多项突破。比如,早在2019年,浙江大学就已实现高位截瘫患者意念控制机械臂。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由清华大学洪波团队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入选。该技术就是一项无线且侵入性小的脑机接口技术,可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恢复手部运动。

这些技术日益成熟并走向临床,让人信心倍增。但也要看到,目前成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国内尖端实验室和医院,尚未形成大规模临床应用。因此,在完成定价之后,技术普及不仅需要划出一条清晰且可靠的路线图,还应秉持技术确已成熟才谨慎推进的谦虚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定价仅覆盖医疗服务费,设备费用尚未明确,不同患者总成本尚未可知。目前,脑机接口主要集中于神经功能缺陷(如偏瘫、失语)和少数功能性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癫痫),更复杂的疾病仍处于探索阶段。

此外,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隐私保护及伦理面临挑战等,这些难题均需要将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克服。

但这次定价,是脑机接口技术走向大规模临床化的关键一步。当前政策和技术进展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但大规模推广仍需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并从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未来几年或许属于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过渡期,脑机接口或将率先在重点医院和特定疾病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再从局部突破进入逐步推广,让更多患者受益。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