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上课就发烧,回家立马好,是装病还是另有隐情?开学临近,别给娃太大压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07:3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胡丝丽

无论是学校还是课外辅导班,只要一读书就发烧,但凡休息又完全和没事人一样,张女士近期可被14岁女儿小敏(化名)的“怪病”折磨坏了。

故事要从四个月前说起,每到下午两点左右,张女士就常会接到来自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发烧了,体温近38℃,建议家长带去医院做治疗;可一领回家,小敏的高烧又立马退了,连着测了几回都是正常范围。

是装病还是另有隐情?

为弄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张女士带着小敏四处求医,血液、影像、炎症指标都查了个遍,就是找不到任何感染证据。

看着病历上“发热待查”四个字,无奈的张女士只能紧紧跟在女儿身边化身体温“实时播报员”,以防止出现突发情况。

随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满心焦虑的张女士决定带着小敏来到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碰碰运气。

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孩子脉细而弦,舌苔淡而白腻,从体质分析,属于典型的肝郁脾虚,另外还有点痰湿。”接诊的中医科主任童奎骅辨证论治后告诉张女士,从西医的角度讲,这又被称为“焦虑躯体化”。简单理解,是一种以身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焦虑障碍,但医学检查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啥心事?

面对满脸疑惑的张女士,童奎骅打了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青少年大脑的情绪中枢尚未完全成熟,当学业压力、家庭期待层层叠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持续激活,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这就像开车时一个劲把油门踩到底,基础代谢率随之大幅度提升,核心体温可出现0.3至1 ℃的‘漂移’。”童奎骅介绍,午后人体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调节能力减弱,此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胃肠蠕动,痰湿内停,故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而在进一步询问生活细节后,童奎骅得知张女士本就是一个遇事易焦虑的人,在她与女儿的日常沟通中,“你必须”“你应该”等命令式指示是高频词。

“情绪在餐桌、书桌、客厅来回折射,最终借助女儿的体温‘爆发’。”童奎骅说,小敏的故事并非个例,今年暑假医院已接诊好几例“上学即烧”的孩子,年龄普遍集中在12~15岁,往往处于小升初或初升高的重要过渡阶段。

面对这种情况,要想真正退烧,光靠药物还不够。

故在为小敏开具相应药物后,童奎骅也给了张女士一剂“处方”——要学着控制自己情绪,不要将焦虑带给孩子。“每天饭后可带着女儿一起散步,聊聊跟成绩无关的事情;每逢周末多去户外走走,将焦虑代谢出去。”

经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昨日来复查的小敏情况已有明显改善,情绪也稳定多了。

“明天很多孩子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希望能通过这个故事给广大家长提个醒,别只盯着成绩,有时逼得太紧反而会让子女产生连锁反应。”童奎骅提醒,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可先做一份简单的“情绪体检”:查查体温波动是否与上学、考试等时间节点同步;孩子平时是否有食欲骤减、夜间惊醒、过度咬指甲等“小信号”;想想在日常与娃聊天中,是不是常出现强势用词……若觉得情况高度相似,可先尝试做情绪减负,必要时请立刻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