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企护航稳就业,聚力赋能暖民心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千家万户。今年以来,辽宁升级实施“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各部门打出政策扶持、精准服务“组合拳”,聚力赋能企业发展和就业稳定。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省新就业人员达20.8万人,同比增长3.9%,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
春风起处是吾乡,振兴潮涌正当时。当前,“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在省内各大高校火热开展。
在本溪市高新区,一支由多部门组成的服务团队走进在沈阳药科大学举办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当地部门通过政策宣讲、现场答疑等方式,展示本地医药产业优势和相关支持政策,引得学子们驻足了解。

国家税务总局本溪市税务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分局税法宣传团队走进沈阳药科大学专场招聘会为学生讲解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税费政策。程欣 摄
招聘现场,沈阳药科大学应届生小仝与辽宁东方人药业有限公司展开深入交流后,顺利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刚刚,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介绍了本地在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举措,结合东方人药业的发展规划,让我对留在这里从事医药研发工作充满了信心。”小仝难掩兴奋地说道。
这场招聘会上,小仝的选择成为高校人才与本土产业“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作为本溪市老字号药企,辽宁东方人药业展位前人气爆棚,企业人事负责人感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招聘会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人才。”
现场,国家税务总局本溪市税务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分局税务干部,还为该企业讲解了如何精准用好税费政策扩大企业研发,深受企业认可,在谈及税务办理细节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税务合规为根基,严守经营底线,确保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实现稳健发展。”
筑牢重点群体“保障网”
就业困难群体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辽宁以“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为依托,构建起精准高效的帮扶体系,全力保障重点群体舒心就业。
在丹东市元宝区“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只要按照服务站提供的“人岗匹配流程图”逐步操作,就能精准筛选出最符合求职者自身条件的企业岗位。通过这一功能,丹东瑞应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成功与“特殊员工”王先生完成就业适配,“从前安置残疾员工,主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及老员工的介绍,现在通过‘舒心就业’服务站就能收到更多‘特殊简历’,而且需求对口。”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合作区税务分局税务干部在丹东锦达密封有限公司了解残疾人就业情况。杨潇 摄
在丹东锦达密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名有听觉障碍的特殊员工正熟练操作数控车床等智能设备。为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岗位,企业不仅安排“一对一”技能培训,还开辟专属职业成长通道,鼓励他们参与专业资格认证和素质拓展培训。“安置残疾人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能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企业残疾员工占比达27%,依托安置残疾人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今年计划再增设10余个新岗位。
在“春暖辽沈·兴企护航”行动中,丹东市人社、税务、工会等部门联合发力,为企业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包”,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税务局创新推出“码上知‘政’”服务,求职者在服务站扫码即可获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南》电子书,通过关键词检索,快速匹配专属政策,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服务,让就业帮扶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技能培训拓宽“就业路”
今年,辽宁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实施技能培训行动,为求职者拓宽就业路径。
日前,辽宁省举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省级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开设特种设备作业、化工安全等专业课程,帮助退役军人提升就业技能。曾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的小郭,退役后考入沈阳化工大学攻读本科学业,这次他通过培训并在随后举办的就业推介会上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完成从退役军人到行业能手的角色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与小郭达成就业意向的企业——沈阳新意精细助剂有限公司,也是由退役军人创办的。该公司近些年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经营态势稳健向好。“此次参加招聘活动,主要是希望吸纳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军人作风的优秀人才。”公司创办人宋德宗表示。
当退役军人从“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针对退役军人的服务也随之延伸至全周期支持。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沈北新区税务局“兵哥哥”志愿服务队联合沈北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服务专班,发起“惠军助企”专项行动,将政策“大礼包”精准送达这家退役军人创办企业。

沈北新区税务局“兵哥哥”志愿服务队走进沈阳新意精细助剂有限公司开展“惠军助企”专项行动。杜禹 摄
行动中,服务专班带来精心编制的《退役军人创业政策汇编》,现场解读涵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的“政策套餐”——从接收退役军人企业可享受的5项组合式税费优惠,到退役军人创业可享受的优惠细则,再到“惠军服务联系卡”的发放,构建起“政策解读-现场答疑-长效对接”的服务链。特别是税务干部针对企业提出的研发费用归集难题,现场辅导建立辅助账目,测算可享受加计扣除金额。
“这次政策辅导就像一场‘及时雨’,既帮我们算清了‘经济账’,更理清了规范管理的‘长远路’。”宋德宗感慨道,“在一系列服务的帮助下,我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将来要开拓更多岗位反哺更多战友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振兴发展的基石。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辽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一方面打造供需精准对接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依托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匹配度,通过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书写新时代的振兴故事。
记者 宋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