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资讯 | 感知经济新脉动,中外媒体学术沙龙聊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24:00    

日前,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2025年首期中外媒体学术沙龙,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议题及“‘一带一路’与全球合作”“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等分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从“稳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深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揽子增量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经济政策热词新词的背后,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统筹”,“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五大关系,就是从系统思维出发,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兼顾短期稳长与长期调结构。沈开艳表示,经济政策热词新词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的政策方向,旨在通过综合施策,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政策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稳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深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刘亮表示,2024年国家围绕高质量合作发展,“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一批重大的工程民生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2.1万亿元,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50%。2024年上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67万亿元,增长6.4%。刘亮认为,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中主要有四个发力点:一是发挥上海平台优势,打造丝路品牌;二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教育等民生建设项目落地;三是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区域联动,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四是完善“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机制,夯实制度保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全面绿色转型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盛垒认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路径,那就是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着两大战略任务,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好新质生产力孵化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孕育新动能的关键作用,有助于我们推进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希东表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销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互动发言环节,中外媒体记者就“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提振内需”“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制度如何体现公平”“营商环境建设与如何加强外资信心”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