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小园”里种文明!白云湖以“微景观”撬动乡风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53:00    

鲁网4月3日讯在白云湖街道杨家庄村,村民王大爷正忙着给自己的“小菜园”浇水,一旁的村规民约墙上,“生态环境保护好,清洁家园很重要”的“七字经”格外醒目。这是白云湖街道以“五小园”建设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软实力”与环境整治“硬任务”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从杂乱边角地到“文明示范角”,从“要我干”到“我要管”,一场由“微景观”撬动的乡风蝶变正在水乡白云悄然上演。

园规民约“七字经”:边角地变身文明田

白云湖街道将环境打造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杨家庄村创新推出“村规民约七字经”:“生态环境保护好,清洁家园很重要;乱搭乱建和乱占,严厉打击不轻饶;垃圾污水不乱扔,夏秋秸秆不能烧;美好环境人人要,牢记安全和环保。”“争来斗去两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邻里友好很重要,良好风气要发扬;团结友善相扶帮,重要事项多协商;街坊邻里常相敬,不气不争心欢畅。”朗朗上口的口诀通过广播、文化墙传播,村民主动用废弃砖瓦打造“共享菜园”,30余处边角地焕新为“文明示范角”。石珩村则以竹篱笆围出“微田园”,统一规划村民门前小菜园,既保留乡土风貌,又根治乱堆乱放痼疾。街道还将同步开展“最美五小园”评选,让“小园子”成为培育文明的“大课堂”。

废料重生“文化园”:老物件诉说新乡愁

各村深挖乡土文化基因,将废弃材料变为文明载体。章历村在文化走廊设置“家风家训墙”,村民一封家书上墙展示,家风故事融入日常景观。街道还组织乡贤能人带领村民创作芦苇画、草编工艺品装点“五小园”,让废旧塑料瓶变身花盆、破旧渔船改造成景观小品,“废”与“美”的转化中,唤醒村民对乡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积分管出“长效美”:小机制激活大文明

街道创新“党建+积分制”管理模式,杨家庄村依托“七字经”建立文明积分榜,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互助帮扶可兑换绿植或生活用品,积分结果与“星级文明户”挂钩;各村设立“文明监督岗”,村民代表每日巡查随手拍,问题即时整改不过夜。通过“红黑榜”曝光陋习、表彰先进,乱丢垃圾现象减少超80%,村民自发组建“护园志愿队”,轮值修剪绿植、维护景观。如今,“自己的园子自己管”成为共识,文明习惯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

下一步,白云湖街道将持续以“五小园”建设为纽带,以生态“绣花针”织就乡风文明锦绣图,推动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造“生态美、人文兴”的和美乡村。(本网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