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全城 全龄乐享——济南市政协“再商量”助推绿地开放共享再提升
初秋的济南,依然绿意盎然。黄河畔,大明湖边,泉城公园里,一处处开放共享绿地正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社交的新选择。作为全国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济南近年来持续探索绿地开放共享新路径,推动绿地开放共享工作走深走实。2025年8月,济南市政协启动绿地开放共享“再商量”,实地了解去年相关月度商量成果转化成效,共绘绿色惠民新图景。

连日来,“商量”调研组先后走进起步区黄河生态廊道二期、大明湖南岸、泉城公园丁香园、贤文公园、唐冶中央公园、南护城河、历下区重华园等地,开展多次现场商量,聚焦绿地的规划、运营与功能提升建言献策,推动绿地从“看得见”到“走得进”,从“能共享”到“能乐享”,助力“百姓园林”从理念成为现实。
绿地开放共享会迎来大量的人流,可能对绿地植被造成破坏,垃圾清扫保洁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生态保护与开放共享的平衡是关键。”现场商量过程中多名政协委员围绕这一点提出意见建议。省政协委员李成认为,需警惕部分绿地“满负荷运转、养护难、配套不足”问题,强调立足济南实际,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避免速度过快导致管理脱节。市政协委员张骞之则建议,依托智慧小程序探索“分区分时、分片轮休”,热门区试行预约限流等方式平衡生态保护与开放共享。
不仅如此,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共享绿地的体验感,大家也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在市政协委员茹晖看来,应该在共享绿地嵌入“科技+”(充电桩、信息屏)与“文化+”(公园图书馆),让绿地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历城区政协委员潘东东建议,适量增设遮阳避雨区和休憩座椅。从事医疗工作的市政协委员孙海慧则更关注老年人与康复群体的体验,她认为,增设专业康复步道、健康提示设施,服务该类群体。
绿地开放只是第一步,长效运营与维护才是真正的挑战。历下区政协委员赵琳表示,景观绿地和共享绿地在使用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共享绿地从草种选育、水肥管理、病虫防治、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方面都需要提升精细化养护水平。同时,她建议采取分批分区开放、周末及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加强安保和保洁人员配置、招募养护志愿者等方式提升绿地养护质效。
健全责任制度,志愿服务赋能,商业反哺共赢,数字治理提效……现场商量期间,多位委员围绕建立政府、企业、市民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提出建议。市政协委员尹梅青建议,明确各方管护责任边界,明确管理指引,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市政协委员王娇阳、王沪红等人从宣传引导角度建议,创新宣传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绿地活动市民参与度,真正让绿地火起来。同时,通过“市民园长”招募、绿地认养等方式,提升群众对绿地的情感联结与自觉守护的意愿;通过宣传引导,鼓励专业志愿者参与日常巡逻、文明指引、植物养护及环保宣传,减轻管理压力。历下区政协常委刘德永建议,有序引入便民自助售卖机等商业设施,用收益反哺公益养护,实现使用者便捷、管护者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立足数字时代背景,市政协委员赵宁期望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共享绿地和植入业态的精准高效管理。

绿意沁入街巷,商量浸润人心。此次“再商量”,是济南市政协深耕“商量”平台、助推民生实事的生动延续。委员们的真知灼见、部门的务实担当与市民的殷切期盼,在一次次调研座谈中汇聚成泉城绿色发展的和鸣,为擦亮“百姓园林”品牌、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与幸福温度。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李发亮 张成地 通讯员 亓世娇)
记者:张成地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