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帕金森病日|早期易误诊!面具脸、写字变小、声音变化……这10个信号都可能是“蛛丝马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33:00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呈现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呈年轻化趋势被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帕金森病,现在“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青年人患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依然是环境毒素、生活方式、代谢因素和饮食因素等。但对于工业毒素或杀虫剂,中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容易遇到。运动过少、长期焦虑、代谢性疾病高发等因素也使得中青年人比以往更容易患帕金森病。由于危险因素对帕金森病的影响可能在早期就开始,并产生滞后效应,因此,中青年人就要注重防控帕金森病。

早期易误诊

面具脸、腰腿疼等都要提高警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乔梁介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80岁以上超过4%。该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多样,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肢体颤抖等‘经典表现’,面具脸、嗅觉失灵、情绪障碍、睡眠问题、便秘等都是容易伴发的症状。”

“我哪儿也没抖啊,怎么就得上帕金森了?”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对此疑惑。乔梁解释,虽然许多帕金森患者以震颤为主要症状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全病程都不会发生抖动或仅有轻微抖动。比如少动-僵直型帕金森病,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由于没有抖动的帕金森病“经典表现”,起病更隐匿,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帕金森病患者因肢体活动不利而被误诊为脑梗,因少动、面具脸而被当成抑郁症治疗的情况,都时有发生。”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夜间睡眠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现象,以及嗅觉失灵、情绪障碍、严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乔梁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心有疑虑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检查和评估。由于帕金森病目前尚无简单的根治方法,加之病程中人脑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改变,不少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许多患者将病情想得很悲观。其实,现代医学已经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药物、手术、心理及康复训练等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乔梁说,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只要规范地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和长期管理,就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正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所在。”

帕金森病的10个“早期信号”别忽视

对于帕金森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手抖”,认为老年人出现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表现远不止“手抖”,许多症状常常被忽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鹏2023年在个人微信公号刊文指出,帕金森病看似突如其来,往往有迹可循,在早期便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

1. 双手颤抖

在安静状态下,会出现不自主的震颤。但在活动时,症状减轻。颤抖的部位包括手、腿、口下颌、舌头、脑袋。

2. 写字变小

笔迹歪歪扭扭,字越写越小,或者出现书写困难。

3. 嗅觉减退

鼻子失灵,无法辨别食物的味道,或者无法辨别气味来源于哪个物品。

4. 睡眠不佳

容易失眠,总是醒;白天不停打盹儿;睡觉时拳打脚踢,大吼大叫;在安静状态下,会出现不自主的震颤。但在活动时,症状减轻。

5. 行走困难

走路慢,行走时双手摆臂减少或者出现步态障碍,例如拖步、小碎步、起步困难等。

6. 经常便秘

排便费劲,每次排便时间>30分钟或者长期超过两天排一次便。

7. 声音变化

说话声音变小、嘶哑;说话不清楚,语速变快。

8. 有面具脸

面无表情,眨眼次数减少,好像戴了一副面具。或者常常两眼瞪视。

9. 直立性低血压

从蹲坐状态站起时,感到眩晕,天旋地转,甚至是意识丧失。

10. 弯腰驼背

站立或行走时,上半身肢体向前或左右一侧倾斜。

4个超简单的小动作

自测患病风险

北京老年医院神内科主任医师吴玉芙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分享了4个超简单的小动作,可以自测帕金森风险。

动作1:手指敲击

大拇指和食指快速对碰,并且尽量打开到最大,再捏合,以最快的速度拍打10次。

动作2:手掌运动

手握拳头同时手肘弯曲,手心朝外,手掌尽量张开,并以最快的速度,连续手掌握紧、张开10次。

动作3:脚趾敲击

坐在有直背及把手的椅子上,将脚跟置放于地上,然后尽量以最大幅度及最快速度,脚趾拍地10次。

动作4:足部拍打

舒适坐在座位上并将双脚放于地上,然后尽量以最大幅度及最快速度,将脚抬高跺地拍打10次。

生活中可以通过评估这4个动作的速度、幅度、有无动作迟疑或是停顿等来自测风险。同时,也可以作为日常养生锻炼的动作。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北京日报、健康时报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