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孔身边的小伙子越来越多,五四青年节前夜,他们在中山北路有点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骆燕雯
“这个车什么毛病?”
“孔师傅,不知道怎么回事,轮胎没气了。”
“好,等一下我来修。”
5月3日晚7点,杭州人都熟悉的老孔准时出现在中山北路358号门前,已经有十来辆自行车依次排开,这是每周六他和杭州人雷打不动的约定。
老孔就是孔胜东,作为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杭州人,退休后的他依然忙着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五一假期也没闲着。

潮新闻记者 倪雁强 摄
让他欣喜的是,义务修车摊前的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今天来了15个志愿者,都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有公交公司的徒弟和几个住在附近的市民来帮忙。”
孔胜东说,从1986年3月5日开始到现在,这个修车摊已经坚持超过39年了,每周六晚上7点到10点,是他们免费为市民修理自行车的时间。
“现在自行车都没地方修,这里可以免费修车,对我们来说真的太方便了。”蒋阿姨就住在中山北路,今天是第一次来修车。
她说,偶尔买菜会骑自行车,正好坏了,就来找孔师傅修。“每周六准时出现的修车摊,已经是杭州这条路上的地标。”
不一会儿,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分散在不同的自行车之间,开始为车辆“把脉问诊”。

潮新闻记者 陈薇 摄
拿起螺丝刀和扳手,在自行车轮毂处敲敲打打,章任运俨然成了一名“小孔师傅”。出生于2007年的他,是杭州交通职高高二的学生,也是学校志愿服务队新一任的队长。
“以前只是在新闻上看到过孔师傅,但没有怎么接触过,刚好学校的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就想着报名试试。”从2023年加入志愿服务队开始,章任运基本每周都会来修车摊。
一开始,章任运不懂修车,就看着孔师傅和志愿服务队的前辈修,碰到不会的问题就去请教。如今,他基本能独立解决各种问题。
“每次在修车摊帮市民修完自行车,他们都会说一声谢谢师傅,这时,就会觉得自己蛮厉害,也很满足。”

潮新闻记者 陈薇 摄
志愿服务队中,还有更年轻的面孔,出生于2008年的廖宇煊,是去年9月开始来修车摊帮忙的。
“我本来就是杭州人,以前也听说过孔师傅的事迹,就是想着能一起出一份力。”廖宇煊说,节假日来中山北路的修车摊帮忙,感觉比待在家里更开心。
“修车挺有意思的,也没想象中累,能学到修车技能,也能增长和人沟通的能力。”廖宇煊表示,看着修完车的大伯大妈骑着车从这里离开,会有不一样的满足感。

潮新闻记者 倪雁强 摄
人群中,记者看到孔胜东的徒弟沈佳奇也来了。
他是28路“孔胜东学雷锋专车”的接班人,在保障五一客运任务之余,也会在孔胜东劳模修车点进行志愿服务。
“今天收班比平时早一些,就马不停蹄地赶过来了。”沈佳奇平时驾驶着孔胜东开过的那辆28路公交车,驶过杭州的大街小巷,休息时间也会去社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去托养中心陪空巢老人聊聊天。
在沈佳奇看来,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对我来说,是鼓励是鞭策,也希望把孔师傅的学雷锋精神传递下去。”

潮新闻记者 陈薇 摄
晚上8点多,记者离开的时候,依然不断有市民来到修车摊,十分热闹。“今天至少有三四十辆车要修,天气越热,来修自行车的人就越多。”孔胜东说,夏天车辆容易爆胎,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修50辆。
39年来,这个义务修车摊修过的车累计已超4万辆。“车多,但我们人更多!”孔胜东说,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用双手帮助他人,把杭州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