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闪电心灵愈站 | 18岁女孩如何走出焦虑? 心理专家:父母先停止焦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6:26:00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 6月份,参加完2025年高考的姗姗(化名)说自己完成了一项壮举。要知道,姗姗被焦虑情绪折磨了两年,曾一度不想上学,现在姗姗不仅按时参加了高考,还自认为考得不错。姗姗是怎么走出来的呢?姗姗初中是在市重点初中上的,但是成绩一般。上了高中后,压力更大了。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姗姗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经常听着听着课就走神。读题的时候,眼睛看着字,脑子却转不动,一句话得反复看好几遍才弄懂什么意思。明明只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但感觉每天都特别累,走几步路就喘,像是整个人都被抽空了一样。姗姗开始着急,可是越急越静不下来,她开始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好不容易眯一会儿,但做的梦还都是些噩梦,脑袋一天到晚都是昏昏沉沉的状态。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张婷从专业角度对姗姗进行了分析和帮助。

原来,姗姗爸妈一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尤其看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不好,姗姗爸爸就会厉声批评。每天都在姗姗耳边念叨学习、成绩、排名……姗姗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好像学习不努力就十恶不赦,对不起爸妈。爸妈的焦虑传递给了姗姗,姗姗也变得越来越焦虑。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姗姗的父母开始慢慢改变。试试多问“今天开心吗”,少问“考了多少分”。实施方案的第一天,妈妈给姗姗端来一杯热牛奶,不再追问作业、成绩,而是问姗姗班级趣事、分享搞笑视频。父亲也有了变化:周末主动递遥控器陪她看电影,闲聊中分享自己年轻时换工作找方向的经历;买来羽毛球拍,拉她下楼运动,不知不觉中,姗姗发现有氧运动能缓解焦虑。每晚姗姗写作业时,客厅总亮着灯:妈妈织毛衣,爸爸看报纸,以各自的方式陪伴她。

同时,咨询师告诉姗姗,焦虑来临时不要抗拒或沉溺,而要像镜子一样映照它、拆解它、转化它。并教给姗姗用这些方法进行缓解:

478 呼吸法:用 4 秒吸气→屏住呼吸 7 秒→用 8 秒缓慢呼气,重复 5 次,可快速降低心率。

正念冥想:找安静处坐下,专注感受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当思绪飘向远处时,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

日常练习:吃饭时专注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走路时感受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将 “正念”融入生活细节。

认知重构:焦虑时问自己“这个想法有证据支持吗?”“是否过度夸大了后果?”用“可能性思维”替代必然性思维:把“我肯定做不好”改为“我试试看,至少能积累经验。”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咨询师建议姗姗减少咖啡因(咖啡、浓茶)和糖分摄入,避免刺激神经;多吃富含镁的食物(香蕉、坚果)、深海鱼。固定作息,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可用温热水泡脚或听白噪音(如雨声、溪流声等)。

咨询师告诉姗姗一家,焦虑不是敌人,过度对抗焦虑反而会强化它,暗示自己“我不该焦虑”反而会加重压力。直面焦虑反而会让焦虑情绪挥散得更快。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