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中国就会赢得未来
吸引和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获益者,外资企业早已同中国经济发展深度交融、同频共振。在华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1/7的税收、约1/3的进出口、1/2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这些情况都在影响我国吸引外资。
从今年1月数据来看,虽然整体引资规模出现波动,但仍有亮点。例如引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英国、韩国、荷兰、日本对华投资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如何持续擦亮“投资中国”的金字招牌,不断吸引外资分享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参与到我国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来?政策持续性是关键。有句俗话说得好:资本最怕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政策“翻烧饼”。
外资在我国发展到今天的局面,离不开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和稳定。从宏观层面看,在一些西方国家大搞“脱钩”“断链”之际,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中国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决策层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层面来看,在2024年11月我国已经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今年2月公布的“稳外资20条”进一步作出系统部署,“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条条针对当前外资在华发展堵点。
而微观的企业和经贸人员也可以感受到中国扩大开放的满满诚意:持续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不断优化外国人支付、居住体验,点点滴滴都在打通外资来华、知华、亲华的细小环节。最近,一些部门已经开始“主动出击”做好服务,比如商务部透露将在全国范围内上门走访外资企业,现场了解企业诉求,推动解决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的一席话,代表了广大外企对中国持续开放的信任和期待。
“对我们而言,中国虽非故土却亲似家园。每一项促进开放和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都会使中国更具吸引力,让企业积极投下信任票。”康林松说,“信任中国就会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