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辞职照顾患病“痴呆”妈妈4年,他感动了全网!专家:该病极易误诊,无特效药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37:00    

近日,妈妈患“额颞叶痴呆”智力退化至2岁,32岁男子张植辞职照顾妈妈4年一事引发网友关注。

在张植的个人主页,记录着他与妈妈的日常。辞职后,张植一人在家照顾妈妈,洗澡、睡觉都和妈妈一起,并表示暂时不考虑进入婚姻,因为“不愿意道德绑架女方”。

据了解,张植察觉到妈妈“生病”,大约是在妈妈退休时,也就是50岁左右。这时妈妈的记忆力开始减退,变得暴躁易怒。“一开始以为是更年期。”张植说,过了几年,妈妈的症状更加明显:和人吵架,在餐馆会突然去夹别人桌上的菜,甚至在超市里直接拿了东西就走。严重的时候,她被别人骂,被报警送到派出所。

连哄带骗的情况下,妈妈才愿意跟着张植走进医院,最终被确诊额颞叶痴呆。

临床中,额颞叶痴呆是一项较为罕见的疾病,并极易被误诊为阿尔兹海默症。但事实上,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伟介绍,额颞叶痴呆通常在50到60岁之间发病,阿尔茨海默症多见于65岁以后;症状上二者也有一定区别:阿尔茨海默症早期以认知障碍为主,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而额颞叶痴呆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和行为改变,尤其是语言能力下降较为常见,记忆障碍出现则相对较晚。

“目前,针对额颞叶痴呆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还是对症治疗。如患者出现较强的攻击行为,可以使用镇静类药物。”陈伟强调,最关键的仍是需要家属妥善的陪伴和引导。

在张植的视频内容中,他提到妈妈早期曾出现过反常行为,如情绪暴躁、和人争吵等等。当发现家中老人出现相关症状并及时干预,是否能将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陈伟对此回应: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病程、减轻症状,但无法完全控制,这也与其发病的机制有关,“目前,额颞叶痴呆发病的根本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部分研究表明,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在临床中,陈伟见到更多的情况则是患者发病后被误以为是阿尔兹海默症,直到疾病中后期症状暴露得越来越明确,才被识别为额颞叶痴呆。“这是因为额颞叶痴呆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往往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如MRI)以及基因检测。”陈伟建议,50岁左右时,体检可适当增加头部核磁共振、预测痴呆的血清学等检测。但在疾病早期,CT或MRI可能仍无法及时检测出特征性改变。

陈伟提醒,如果发现家中老人突发性格改变、行为反常、语言交流出问题,应早期找专科医师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疾病共存,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特别注意的是,若家族曾有额颞叶痴呆患者,更应引起重视,早诊早治。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