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长宁探索AI赋能光盘行动
源头减量,是今年上海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举措。从单纯的“分类”迈向“减量”,不仅是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全新探索,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在今天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宣传日上,就展示了全市首个在政府机关应用的AI赋能“光盘行动”的装置。

上午,记者在长宁区机关2号院的食堂看到:在餐盘回收处,最近安装的这个AI装置,可以实时识别到每个工作人员用餐后的光盘情况,并显示“光盘可期、节粮进阶、光盘达人”等字样,提醒大家不要浪费。

负责人告诉记者,2号院内共有全区10余家单位机构,每天有五百到七百人次来食堂用餐,这里也是湿垃圾产生的主要源头,通过探索智能装备的形式,结合餐具大盘换小盘,菜量可半份点单等方法,湿垃圾的产生量明显下降。

长宁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孙国良介绍,通过这个平台,AI赋能的方式,有效助推了“光盘行动” 的实施,这也是在全市第一套使用,未来还将应用到更多领域。与此同时,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措施,全流程的源头减量的管控,湿垃圾的量,从原来两桶的量,减少到现在是一桶的量,有时候可能一桶还不足,总体上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今天的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上,在主会场长宁区的公益市集,也展示了各种垃圾源头减量的最新途径:比如像这款颇具艺术感的花瓶,就是通过废塑料颗粒3D打印出来的;而这个看上去一团黝黑的莲蓬,则是通过生物炭化,将湿垃圾进行分解的创新模式;现场还设置了不少废物新生的互动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长宁区绿容局方面介绍,在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进程中,全区大力推进源头分类设施便利化、智能化改造,现已建成40个精品示范居住区,通过合理规划投放点、引入自动感应门等智能设备,提升居民参与度与分类准确性。完成154个生活垃圾箱房更新,优化外观与内部结构,使其更好融入社区环境。

此外,全市各区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分会场活动,扩大宣传效应,形成各级联动,助力垃圾分类实效。
看看新闻记者: 洪焕铨
编辑: 洪焕铨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