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力枢纽经济
本报记者 方 敏
“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对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不只是个绕口令,更是化肥运输过程中曾经面临的难题。
“东南亚国家的化肥需求量很大,我们此前想拓展海外市场,但运输成了瓶颈。产品通过海运到泰国要25天,时间太长,化肥容易挥发,影响质量;空运虽然快,但不划算。”心连心公司相关负责人郑楠介绍。
有什么高性价比的解决办法?
前段时间,在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批载重1000吨的化肥专列从这里驶出,搭乘中老泰班列,7天就到达了泰国。
“河南中豫港务集团开通了直达专列,物流效率高了、运营成本低了,化肥质量更有保障。”郑楠说,“我们的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两月,在老挝、泰国市场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00吨,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河南,处于我国交通枢纽位置。如何用足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实现以枢纽带动贸易、以贸易聚集产业、以产业反哺枢纽?当地高质量建设铁路运输集结中心:
稳西——2024年新开通4条国际直达线路,贯通了跨里海、黑海南线通道,构建了串起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
拓北——持续拓展俄罗斯方向班列辐射网络,积极组织专列货源,去年全年俄罗斯方向班列开行1408列,同比增长10%。
扩南——不断加大东盟线路增量,推动东盟“班列+冷链”往返常态化开行,去年全年东盟班列累计开行406列,同比增长190%。
“以前线路不多,运货得中转。一旦某条线路中断,整个运输节奏都会被打乱。”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党委书记陈晗说,“现在新线路多了,抗风险能力强了,越来越多的进出口商前来合作。”
春日里,记者来到位于郑州经开区的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园区现场,只见这里货柜林立、列车进出。郑州的汽车、洛阳的轴承、新乡的化肥……省内许多企业的产品,从这里出发运往海外。
2024年,河南中欧班列全年累计开行3890列,实现高频常态化运行。规模提升的同时,运输模式也在创新,“中欧班列+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为中小微企业进出口解了难。
“我们量小、利薄,以前搭不上中欧班列的便车。”生产瓷碗的许昌远鼎实业有限公司关务高级负责人袁新皓说,“我们也曾尝试抱团,订一个货柜,把不同种类产品放在一起运输,但报关太麻烦,所以一直没做成海外生意。”
如今情况不同了。在“中欧班列+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下,单笔规模小、采购批次多、商品种类广、多种商品可拼箱组柜,这种形式便利了中小微企业,方式灵活、手续简便。
据统计,今年前两月,河南中欧班列开行526班,同比增长147%;发运箱量54423标准箱,同比增长140%,为河南历年来开行之最。
一声声嘹亮汽笛中,河南加力发展枢纽经济,正将中原腹地一步步推向开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