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廖冰兄全集》:“他是当之无愧的漫画巨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1:05:00    

“艺术品的价值应该从它对国家、人民服务的成绩来定其高低好坏,看它对国家政治、经济、文教贡献的大小,也就是看它对全体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等生活的各方面增进的多寡来决定……”

1949年11月30日,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华侨日报》上发表了他对艺术品的独到见解。时隔76年,这篇凝聚着艺术大家真知灼见的文章,在其诞辰110周年之际,收录在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廖冰兄全集》中。这篇文章与他的众多漫画和文学作品一道,走过时间的长河,在今天仍被众多读者看见并引发思考。

《廖冰兄全集》共20卷,起止时间为1932年至2006年,系统收录了廖冰兄创作的以漫画为主体的美术作品11000多幅,其中80%以上为首次公开结集出版。文献部分则囊括文章、书信及研究文献1000余篇,约260万字。

《廖冰兄全集》。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最完整展现廖冰兄艺术成就和思想的大型文献整理出版项目。

“廖冰兄就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沉默中的一声惊雷,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他是当之无愧的漫画巨匠。”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资深研究学者黄大德评价道。

廖冰兄。

“一条驮着历史的巨鲸”

廖冰兄(1915—2006)出生在广州,原名为廖东生,因父亲早逝,小小年纪便要支撑起全家的生活。因他的妹妹名为“廖冰”的缘故,他便将“冰兄”作为笔名,踏上了艺术之旅。“一个‘兄’字,就体现了他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担当。”廖冰兄之女、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廖陵儿感慨道。

从1932年起廖冰兄在报刊发表漫画作品,很快就在画坛崭露头角。他的创作生涯长达七十多年,风格独树一帜,针砭时弊,凭借《抗战必胜连环图》《猫国春秋》《自嘲》等经典之作,记录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进程,题材涉及政治风云、社会风尚、文化思潮的变迁等,可谓近现代中国社情百态的缩影。

廖冰兄经典之作《抗战必胜连环图》。

与此同时,廖冰兄还创作了大量贴近香港市井生活的漫画,具有时间长、数量多、精品迭出的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漫画都是香港市民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

不少学者认为,廖冰兄的漫画已经成为历史的旁证,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鲒表示,廖冰兄是中国20世纪的见证者、亲历者,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以艺术家自居。“他更看重的,是作品能不能为社会发声,特别是为普通人发声。他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漫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可以写入漫画史,更可以写入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

廖冰兄始终将民族命运的波澜与个体生命的阵痛熔铸笔端。他笔下的《猫国春秋》,以猫鼠喻世,揭露人类异化的荒诞,至今仍是青年理解历史复杂性的视觉启蒙。”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金城说。

廖冰兄经典之作《猫国春秋》。

著名漫画家方唐则将廖冰兄视作“2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一条驮着历史的巨鲸”,“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各个时期都创作出一批具有思想、艺术深度,对封建、愚昧、残暴、腐败进行了无情鞭挞的作品,终不为时代风向所左右的中国漫画家,只有冰兄一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位将漫画作为表达的大师,却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廖陵儿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廖冰兄分到一套房子,但并无书房画室,他在1米多宽的走廊用砖头砌了个面积仅有4平方米的书房兼画室。广东人称这种走廊为“冷巷”,廖冰兄戏称这间画室为“冷巷斋”。作为廖冰兄的老友,黄大德还记得这个画室仅仅摆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正是在这样一间简陋的“冷巷斋”,诞生了许多重要作品。

廖冰兄在“冷巷斋”创作。

虽然居于“陋室”,晚年的廖冰兄却捐出了毕生勤俭积攒的积蓄,成立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后来,著名画家陈永锵父子接力出资,正式成立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成为廖冰兄生命中“正义与良知”这一永恒主题的生动延续。

一场耗时十三年的“文化马拉松”

廖陵儿介绍,《廖冰兄全集》的推出,肇始于1999年的一场“亲子鉴定”。多年来,廖冰兄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笔名,此外,他的作品发表在全国一百多种报章杂志上,几乎囊括了中国近现代所有著名报刊。

要从故纸堆中翻找出某一时期的作品仔细甄别,绝非易事。廖冰兄、廖陵儿等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典藏部寻求帮助。馆中的工作人员专程把所有报纸都搬出来,供廖冰兄逐页鉴定。“当时的旧报纸都是合订本,而父亲许多作品都发表在报纸中缝,工作人员特意把合订本的线拆了,再拿到大型打印机那儿去复印。这是非常大的工程,我一直很感激他们。”

廖冰兄漫画作品。

廖冰兄于26年前所做的“亲子鉴定”,让《廖冰兄全集》日后的面世成为可能。2012年,《廖冰兄全集》的出版计划正式启动,廖陵儿、黄民驹夫妇与许多志愿者开始了一段极为漫长的跋涉。

廖冰兄专程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题词。

他们需要在全国各地“地毯式”搜集资料。周鲒回忆,当时他专程买了一部相机,对着资料一拍就是一整天,每当从报纸期刊中寻找到一幅失而复得的廖冰兄漫画或一条新闻,都会激动得不得了。廖陵儿还忆起当时需要用小标签来标注漫画的信息,待搜集工作结束后,这些小标签整整装满了一大袋。

有意思的是,不少年轻的志愿者们在资料搜集工作结束后,纷纷走入出版、美术、文博、历史研究等行业,开启了各自崭新的事业。或许志愿者们正是在一页页泛黄的旧报纸中,近距离感受廖冰兄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从而受到了某种感召。

当时的志愿者查颖蕾说,从最初的文献收集、资料整理到后期的校刊注释、体例编排,每个环节都像是攀越高山。“志愿者长久地俯首案前,早已超越了一般工作的范畴,升华成一种精神的延续,一种对先生风骨的致敬。”

主创与志愿者数年来不辞劳苦的付出,堪比一场“文化马拉松”,如今,饱蘸着众人情谊的《廖冰兄全集》终于出版,可以说是一偿夙愿。“《廖冰兄全集》的出版,是跨越时代的文化接力,也是献给中国漫画史的传世文献。”金城表示。

廖冰兄经典之作《自嘲》。

据了解,漫画并不属于传统画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画坛边缘的位置。但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漫画对社会、对民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廖冰兄全集》的问世,将改变许多研究者对于某些阶段漫画生态构成的基本判断。

在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黄少刚眼中,《廖冰兄全集》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漫画史中的许多空白,“许多珍贵的作品拂去尘埃,重见天日,是研究我国近现代新闻史、社会史的重要史料。”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图片:广东人民出版社提供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