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为何把过年叫除夕?除和夕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语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在中国春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在很多地方,不少人都称过年是除夕。为何把过年称为除夕?除和夕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除”,最初指宫殿的台阶,关于这个字,在古代也有不少的记载,史记和朱子家训中均有对这个字的记载,在朱子家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其中庭除的庭指厅堂台阶前的平地,除即台阶,庭除意为庭院,这句话训示家人,天刚亮就得起来,洒水清扫院子,人们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弃旧迎新过程,由此,除渐渐萌生除去的意思。成语兴利除弊中的除就表除去,由除去,又引申出光阴过去之义。宋代王安石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一岁除,意为一年光阴过去。
再来说说这个“夕”字,夕字最初和月是同一个字,意思是一轮弯月的形状,指的是月亮刚出来那一段时间,也就是黄昏或者傍晚,后来由于历法中要用月来计算时间,所以就在夕字中间加了一点。所以夕字最初指的就是夜晚和月都是一个意思。
在古代人的思想中,白天为阳,黑夜为阴,阳代表着阳光以及一切好的事物,阴则代表着黑暗和一切不好的事物,熬过黑夜,就是美好的明天。
还有一种说法,夕是古代四角四足的恶兽,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让人们很是害怕。
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除掉这些“夕”,安安稳稳过新年,就成了当时老百姓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