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履行金怎么计算
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方式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二百五十三条。以下是迟延履行金计算的具体方法:
计算标准
迟延履行金 = 欠款金额 × 日万分之一点七五 × 逾期天数。
计算期限
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
如果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则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
如果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则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 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 × 日万分之一点七五 × 迟延履行期间。
普通债务利息
普通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没有明确规定,则不予以计算。
示例
假设生效判决要求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本金为10万元,利息按LPR计算,判决于2024年8月31日生效,被告如果不履行,则从2024年9月11日开始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金= 10万元 × 日万分之一点七五 × 逾期天数。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10万元 - 已偿还金额) × 日万分之一点七五 × 逾期天数。
普通债务利息= 根据LPR计算的利息(如果法律文书有明确规定)。
建议
明确约定: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方式和比例,以便在发生违约时能够准确计算和支付。
法律依据:在计算迟延履行金时,应依据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确保计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注意细节:在计算迟延履行金时,要注意区分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并严格按照约定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计算。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既合法又准确,有效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